
土著采风
发表: 大肠包小肠
台湾小吃大肠包小肠是标准的夜市小吃,在大陆的台湾美食街非常热门,是台湾人独创的一种美味小吃,与烧饼油条类似,原本是两种台湾小吃,组合起来就创造出一种新的台湾美食。
虽然这种小吃的名字看起来非常奇怪,但是,说穿了很简单,就是将体积较大的糯米肠切开后,再夹住体积较小的台式香肠,即成为“大肠包小肠”,与美国的热狗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在制作大肠包小肠的时候,原料糯米肠、香肠,通常都先经过炭烤,而糯米肠切开后,也会再涂抹酱油膏等酱料。
台湾某些地区的夜市也会提供豪华版本的大肠包小肠,除了香肠之外,还会加上各种如蒜头、花生粉、酸菜等配料,藉此创造更丰富的口味及口感。如今大肠包小肠现在成为台湾普遍的美食,尤其在许多景点小摊贩与客人以骰子对赌,故有句俗谚"黑无肠 白无肠 大肠包小肠"。
发表: 长沙高铁0.5h,这座名字好土味的小城,要靠美食出圈了!
引自: 寻味星球,全文请点击源链接。
据传,天上二十八星宿中“娄星”和“氐星”在这里交相辉映,娄底故而得名。
这里是被后世尊为“战神”的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故里,同样也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。
不仅如此,相对于夏天热成火炉的长沙,娄底更像是一个清凉避世之地。
看似平平无奇的山林中,藏着无数山清水秀,风光旖旎的景色,还有神秘的山林洞府和云雾仙境。
哪怕已经去过娄底数次,都还是反反复复的爱上它。这大概就是这座小城的迷人之处吧~
湖南娄底
一座被严重低估的宝藏小城
娄底私藏着无数美景,紫鹊界梯田,摄人心魄;浓雾弥漫的湄江,北雄南秀集一身;
还有满目青绿的大熊山、九峰山……置身其中,早已被它的美貌震撼到。
/紫鹊界梯田/
紫鹊界梯田,线条流畅,层次分明,气势雄伟壮观,如级级阶梯,似根根纬线,层层叠叠、依山就势盘旋于群山沟壑之间。
而眼下五月正是梯田放水的季节,站在梯田的任何一个位置,潺潺的流水声不绝于耳,滋养着紫鹊界的每一株蔸禾。
最令人称奇的是,在这里听得见流水声,却找不到任何池塘、水库等任何储水体系,全依赖于天然的自流水进行灌溉。
山泉水四季长流不息,让紫鹊界梯田俨然成了一个世外桃源,不被任何的气候惊扰或改变她的美丽。
/湄江国家地质公园/
/大熊山/
大熊山公园总面积7623公顷,森林覆盖率93%,湛蓝的天空,一望无际的绿原美景,缓缓转动的发电大风车,仿佛置身于“小瑞士”。
这里年平均气温10.9℃,7月份平均气温19℃!瀑布数不胜数,特别是九龙池、桐子冲瀑布、田家垣瀑布,嬉戏其中,清凉无比,夏日出游,更令人流连忘返!
大熊山还是蚩尤的故里,至今还留有蚩尤屋场,同样还是苗瑶族的发祥地。园内熊山古寺、西泉寺等48座庵堂寺院,千百年来香火旺盛,香客云集。
山顶的亭子是观日出、日落的绝佳之处,这里夏天日出时间约6点左右,日落时间约19点左右。彼时霞光万丈,突破云海,绚烂多彩,超震撼!
单凭一碗粉
就能把人馋的嗷嗷叫
湖南人可以不怎么能吃辣,但是不能不吃米粉。比之更甚的是,湖南人可以一日三餐吃米粉。
早上的米粉用以唤醒困乏的精神;中午的米粉方便而美味,是职人就餐的首选;午夜的米粉是抚慰疲倦的利器。
而且米粉种类极多,根据圆扁粗细、做法、地域、码子轻轻松松能列出百种,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代表粉,还有着谁也不服谁的劲头。
更多内容请点击: 寻味星球
查看全文发表: 吃最狠的辣,熬最凶的夜!贵州这个冷门小城“泰裤辣”!
引自: 寻味星球,全文请点击源链接。
这里拥有贵州最大的民族自治县,同时又是西南知名的辣椒产地,特产的鸡爪辣椒、大方皱椒都是辣哭全省的存在。
多民族聚居的特色与各种当地辣椒的风味,造就了毕节酸酸辣辣的口味,看似简单家常,却有着难以复制的在地性。
除此之外,坐拥“中国马铃薯之乡”的毕节,更是把洋芋与豆腐玩出了新高度。
洋芋粑粑、烙锅洋芋、烤洋芋、洋芋片、薄荷洋芋、手撕豆干、恋爱豆腐果......种类多到数不胜数,吃了一圈可以撑到扶墙走。
清晨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粉,足以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。饭后散步,大街小巷的独特小吃组合多样蘸水,吃完你肯定感慨:这是才是酸爽火辣的快意人间!
而且这里的夜宵与早点无缝衔接。本地人更是将享乐主义贯彻到底,24小时不间断吃喝,走在街头,你感受到的不仅是好吃,更是一种痛快活着的自由自在。
毕节的一万种米粉和小吃
满足你对逛吃天堂的所有幻想
走在毕节的街上,每隔几米就能找到一家卖米粉的小店,360度满足你的嗦粉欲望。
羊肉粉、酸汤粉、猪脚粉、牛肉粉、卷粉、粗粉、细粉......各式粉类齐聚,组成一整个粉类江湖。
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粉,是毕节米粉中最受欢迎的存在。贵州人对于吃羊很是讲究,最爱吃放养的山羊,由于羊羊是在山野中成长,肉质相对其他羊肉更为紧实与鲜美。
连皮带肉一起吃,入口既能吃到羊皮的韧性又能尝到肥油与瘦肉交织的感觉,可以说是越嚼越香,回味无穷。
而一碗好吃的羊肉粉,需要先将本地干辣椒炒熟后磨细,再用制作好的油辣椒猛火熬制羊肉,而后改小火慢炖,让羊肉口感更紧实细腻。
烫熟的粉为底,将大片的羊肉码上,撒上蒜苗与香菜,浇上一勺羊汤,就算大功告成。
散着热气的粉,带着迷人的香气,仿佛一下子打开了味蕾的开关。清润的米粉,鲜嫩无比的羊肉,在油辣椒的加持下,香气四溢越嚼越香,不知不觉就能嗦完一碗。
瓦罐砂锅羊肉粉
更多内容请点击: 寻味星球
查看全文发表: 更土、更野,带着淡淡忧愁的……客家菜
引自: 一片吃心,全文请点击收集来源链接。
与你分享今天的美食之前,吃心先简略介绍一段历史:从西晋到明清,中原战乱不断,北人南下避难,“以客地为家”,由此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强大的族群:客家人。
客家人一路翻山越岭,留存了古老的中原饮食文化,又因地制宜,融合粤东山地的食材与烹饪技法,从而形成了粤菜一脉:客家菜。
广东梅州,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,有着“世界客都”的美誉,我们专程来此探寻客家菜的真意。
匆匆一日,从大酒楼吃到大排档,中途拜访了客家博物馆和梅州老街,是一次古意盎然的“客家菜之旅”,在博物馆读到一段文字,描述客家人“刚毅又仁爱”,这恰恰也是我对客家菜的感觉。
金苑酒家:客家经典菜
创始于1989年的金苑酒家,是梅州的一张美食名片,我在进门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块残垣断壁,从这砖雕背后的故事大致能看出餐厅传承客家文化的拳拳之心。
大厅一派大酒楼模样,翻开菜单道道是客家菜经典,一口气点下“客家三件宝”:盐焗鸡、酿豆腐、梅菜扣肉。
盐焗鸡,起源于客家人颠沛流离时将鸡放入盐包贮存、以便携带的传统(点击可见吃心写过的另一家小神店)——正宗的盐焗鸡,务必遵循古法,将腌好的鸡鸡用纱纸包严,放进滚烫的粗盐里煨熟,然后拆骨撕肉装盘。
眼前这一盘盐焗鸡,做得粗朴,皮爽肉香鸡味足,隐约有香料的气息,跟服务员打听用的是哪里的鸡?答:“特意选了两斤半的宁都黄鸡呢!”江西赣州的宁都是客家人迁徙的前路,有“客家摇篮”之称,顿时觉得鸡味里多了一份人情味。
客家人聚居于山地丘陵,因而轻海味、重山珍,梅菜扣肉就是一道代表菜,出自山村农家的梅菜,用原始的三蒸三晒制成,咸中带甜,浓郁醇香,偶尔含细沙,令人遥想远山……与五花肉一同焖到软烂,反扣上菜,肥瘦夹花的肉带着梅菜的清香,梅菜又吸足了猪的油份,成就了彼此的腴美芬芳。
客家酿豆腐里的“酿”是客家话,意为填入馅料,这里用五华县的山水豆腐,酿入猪肉丁,先煎再焖,原煲上桌,咸鲜浓郁。
尝过了客家三宝,追加一道金奖菜的煎荞粄,“粄”为古汉语,是客家特色米食,米饼混合了青菜末,炸得金黄脆香。
我们又随意点了两道土菜,是喜出望外的好:来自平远的青椒,翠绿、脆清,咸菜不咸,带着微微发酵的酸,衬托出青椒的清甜,叫人赏心悦目。
土猪汤,用大埔的山泉水,炖银江的土猪肉,配上猪心、猪肝各两件,蛋白质泛出清汤蛋花。
银江猪是梅州人的骄傲,吃天然木薯、地瓜、杂粮长大,久炖肉质仍红润有弹性,我们啧啧称奇。
十年陈皮炖龙骨,原盅炖足一小时四十分钟,陈皮香让汤愈加清透明亮。
两份汤,一清瘦,一肥润,一盅不过二十块钱左右,感受到梅州的美好。
顺心排档:客家人情味
客家民宅建筑反映着客家人南渡的历史变迁,土楼、围龙屋、走马楼、五凤楼……多姿多态,值得一看,梅州泰安楼和花萼楼的故事我下次写,当天的晚餐选了一家开在老宅里的大排档。
暮色四合,府第亮灯,虽改为餐厅,仍可见早年的典雅堂皇。
用餐的大厅是旧居家族祠堂,先辈面容肃穆。
老板娘笑容满面,来帮我们点菜,店里没有菜单,商量着来。
腌牛肉是一道颠覆我想象的菜,以醋打底,稍许酱油和葱蒜,再浇一层浓厚的香油,看起来简单,但调味不凡,配上一把生机勃勃的香菜,赋予了平常牛肉全新的口感,牛肉又嫩又滑,酸鲜微辣、香甜惹味、有趣极了!
客家人擅长烹调内脏,于是又点了一盘腌毛肚,不是不好,只是在腌牛肉面前相形见绌。
青椒炒腰花,这哪儿是炒腰花啊?简直是炒多肉!猪腰片得厚,花刀开得阔,难得火候还刚刚好,腰花呈现一种巨大的滑嫩。
炒花甲,排档式的混沌,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加客家娘酒?
最后来一碗腌面,经典客家主食,面条看似朴实无华,拌开来也是一派平淡,没有华丽的浇头和调味,只是淡淡的酱油、青青的葱花、猪油爆香的蒜粒和少许鱼露,这分明是一道北方面食,遗存至今,是客家人对中原故土的眷恋啊!
粤菜三大菜系:广府菜精致又讲究镬气,潮汕菜清鲜且追求本味,相比之下,客家菜更土、更野,带着悠悠的中州古味和淡淡的离愁别绪……奇怪,了解完客家菜的历史,吃到最后,竟然生出几分忧伤,但无论如何,都与你分享。
查看全文发表: 乳鸽圣地!一座小城 两家餐厅……
引自: 一片吃心,全文请点击收集来源链接。
乳鸽是粤菜烧味里的经典小当家,广东人历来有“一鸽胜九鸡”的说法,但是你知道乳鸽起源自哪里吗?
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初的侨乡中山,美国华侨回家探亲,带回了国外的优良鸽种,与本地鸽子杂交,再经过不断的改良,终于诞生了天下闻名的石岐乳鸽。
中山是乳鸽的故乡,当地人世世代代烹制鸽子,家家户户都有绝招:生炸盐焗、卤水脆皮、吊烧明烧、淮杞炖鸽、老鸽煲粥……在我们看来,中山简直就是乳鸽圣地!带着朝拜的心情而来,我们一尝乳鸽的真意。
煲煲掂 街坊都点赞
煲煲掂是中山本地人都认可的老牌食鸽店,主打招牌乳鸽,兼做特色靓饭,店里常年人声鼎沸,桌上永远有一次性手套,方便客人手撕鸽子。
石岐的鸽子生得紧,撕扯开的时候感觉残忍,吃起来却是无上的享受。
秘制卤水,鸽子选得颇大,胸脯肥厚,腿肉生油,店里做的是白卤,风格纯朴直白,调味直击要害,香料和咸淡刚刚好衬托鸽韵。
古法盐焗,热炸上桌,盐味里飘溢异香,我猜是姜黄,有点像咖喱,鸽子炸得干身,皮肉更加香口,特别是那细细弯弯的鸽脖子,一节一节啃,过瘾。
又点了两道鸽菜:鸽杂炒胜瓜,岭南的丝瓜,滚到切粗条,鸽杂则细小,鸽肝粉,鸽胗脆,鸽心好似迷你的鸡心,一粒弹口。
虫草花瘦肉鸽脚汤,这鸽子的脚爪好像婴儿的小手啊……舀一勺,满满的,吃一个,根本无需去骨,嘴巴一抿,皮肉尽脱,吐出一堆微小的脚趾骨。
真的好爱广东的炖汤,真材实料,价格感人。
还喜欢一款煲汤的食材叫鸡骨草,当真是一把野草,胡乱戳着,跟横利(也就是猪胰)一起炖,甘甜中带着草色的清苦。
煲仔饭实在是难选,滋补黄鳝也想吃,北菇滑鸡也想试,最后心一横,选了最贵的鲈鱼干腊味饭,再窝个蛋,浇一圈豉油,煲吱吱作响,趁热兜底拌开,得来焦香的锅巴……桂林的米瘦,东莞的肠甜,本地鱼干咸,每样配一点,盛一碗完满。
岐香村 处处皆用心
岐香村开在不起眼的居民楼转角,看似寻常私房小菜,但店里的各种用心,从开始贯穿收尾。
我们在门口停车,老板看到了就跑出来帮忙指引;刚一落座,普洱茶就倒好,碗碟一并烫过。
点完四道招牌菜,割爱了卤水大肠,老板听闻,不声不响拿来一碟卤鹌鹑蛋,送给我们品尝,就当开胃小食,还能一尝店里卤味的风采。
卤鸽随即上桌,石岐的鸽子生来靓丽,这里的选材是优中取精,二十来天的鸽子,本地叫中鸽,在卤水里“镇”半个钟头即入味。
跟煲煲掂的传统白卤不同,这里做的是独门红卤,初闻有酒香,入口有药味,余味是玫瑰露酒的悠悠花香……双层鸽胸肉,一层软,一层嫩,透出细致的卤味,嚼到骨头都有味。
看我们吃得满足,老板自豪地说:“卤水的配方书上都有写啦,人人可以查,关键看你用不用心做!”
我觉得卤鸽已经够精彩了,没想到生炸才是这家小店的大招!出生十来天的鸽子,真正的妙龄小鸽,稍许腌一下,油淋至熟,点单即做,稍候才来。
鸽皮炸到半透明,脆薄好似一层枣红色的玻璃纸,鸽胸连着大腿根的部位,窝着一包汁水,一口咬下去,瞬间飙汁,非常刺激。
这是多么幼小的鸽子啊,翅膀都没长硬,肉还没有长全,全然是纤薄滑嫩,肋骨细得像牙签,身体几乎可以全部吃下去而不吐骨头,滋味绵绵不绝,隐隐还带乳味。
卤水貌似借鉴了玫瑰豉油鸡,生炸仿佛致敬脆皮炸子鸡,把鸡换成鸽子,更加精妙入微。
我们还点了一道菊花九肚鱼羹,眼见阿姨从冰箱里拿出一筐菊花,小榄的大黄菊,真的是硕大无朋又精美的一朵。
这道羹汤的美味在于各种食材的和谐搭配:丝丝菊花,带来清雅,一把榄仁,有坚果的清甜和香,九肚鱼肉嫩刺软,配上木耳莴笋丝脆和清爽,再撒点白胡椒,更加丰富饱满。
香煎禾虫饼是中山名菜,小小一片,摆在金边瓷盘里,咬开来是神秘的草绿色——禾虫是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处的稻田和河滩里的河鲜,这里用蛋香裹住了禾虫鲜和腥,几粒肥肉,几丝陈皮,吃得满口生香。
看我们吃得尽兴,老板也替我们高兴,埋单又送了糖水,椰汁紫米露也做得很精心。
临走时问老板:“你们为什么叫岐香村呀?”
笑答:“石岐的岐,鸽子的香,我们也不是什么大酒楼,就叫村吧!”
我觉得这个回答恰恰点出了小店的魂:专注而用心。
石岐两家食肆,可谓各有千秋,一家是用心打理的香山味,一家亲切热络的街坊味,既雅致又家常,相距不过五分钟,食完感叹:中山不愧为乳鸽圣地!
查看全文发表: 广州是美食天堂 顺德是天堂的厨房
引自: 一片吃心,全文请点击链接。(2017年早文)
这是一间典型的顺德厨房:果蔬鲜嫩、鱼虾生猛、家禽肥美,人们耐心地伺候着火候,用古老而超然地智慧烹饪传统菜肴——只要对美味尚存一丝的感知力,你都会被此地鲜活质朴、生机盎然的食物场景打动。
捻手小菜 妙在家常
这组照片我拍摄于顺德的了能私房菜,虽然店名冠以“私房”,但其实取的是“旧时大户人家私厨做捻手菜”的意思,这家在当地是出名的大馆子,仍保留几分家常的亲切。
我们在厨房转了一圈,跟老板寒暄几句,几乎没有丝毫迟疑就点了一桌家常菜:新鲜的湛江蚝,用葱姜焗得老道,生蚝半打起售,六枚意犹未尽。
酱爆鲜鱿,从须须头连到身体器官,都超级嫩!
鱼扣,老板说是来自北海的小鲨鱼,烧汁出来脆扑扑的,一咬一包汁。
菜心炒鱼球,鲮鱼蓉里飘出新会陈皮的香……
之前买珠宝我只知道马贝珍珠大颗又亮泽,不晓得原来蒜蓉粉丝蒸一下,贝壳肉也那么好吃。
顺德还有一道功夫菜叫“百花酿蟹钳”,这里我吃的是“爱心手剥蟹钳”,肉蟹急火快炒,连腿毛都烧焦掉了……蟹香、蒜香、豆豉香和辣椒香融于一锅。
看到阿姨在厨房里油煎小点心翻滚得欢就叫了一份,不记得名字了,是结结实实的糯米,混合猪油赤豆和咸蛋黄,蘸白糖吃……占据了胃里最后一寸空间。
拼尽全力吃这么一桌菜,领会了顺德菜的真谛,什么叫“清鲜爽嫩滑”!
据说老板的前妻开了一家“猪肉婆私房菜”,也好吃但是昂贵且订位难,有机会再访。
大厨名菜 食不厌精
顺德自古是岭南壮县,桑基鱼塘、四季富饶,物阜民丰、名厨辈出。我们仰慕顺德厨王谭永强的名号,便把导航设到了勒流,来吃强哥的东海海鲜酒家,开到门口一看停满豪车。
服务员客客气气地帮我们开了间小包房,她讲的普通话我听不大懂,大致是说:你们来勒流吃就对啦!强哥从小孩子开始就做厨师,当了老板还每天亲自下厨,他已经六十多岁啦,正在厨房忙着呢!
好,那我们就点强哥的招牌菜!强哥的烧鹅最出名,信奉“不靓不卖、过时不卖”,我们的这只算是尾市出品,依然皮脆肉香,带着一抹撩人的酒香,嗯,记下这味道,下次去黄连吃大头华,拿来比一比。
鲍鱼焗鸡,选30头吉品鲍配老抽光鸡和花菇,注入上汤,焗20分钟,汤汁略收,滋味愈浓,留下满满一煲鲜香、柔滑、浓厚。
我们点了半例 保证给到5只鲍鱼
菜远炒水蛇片,用白果百合和菜远的清甜衬托水蛇的鲜嫩,选大拇指粗的西江水蛇,刀起刀落八次,每侧下四刀,开出水蛇片,旺火急炒,3分钟成菜,爽利!
水蛇羹则是配以鱼肚、鸡丝和陈皮,熬至奶白,清香滋润,汤味醇厚。
不过喝着这一碗普通版的水蛇羹,还是要憧憬一下进阶版的“菊花水蛇羹”:把蛇皮蛇肉蛇骨用草绳包扎好,严格控制入羹顺序,辅以猪脷熬制,出锅后撒一把菊花……不知会是怎样的鲜美?
煎焗爽鳝
我们这一桌点的皆是名家金牌菜,吃出了顺德菜的精工细作,吃出了一代名厨的坚持与开拓。
最后结账一千不到,包房费20块。
水蛇粥城 勇闯厨房
“出门三步水,入村四处塘”,顺德盛产水蛇,勒流人尤其善烹蛇。传统的勒流水蛇粥,讲究用新米,配以白果腐竹,慢火熬制,水米融合,靓料同煲,精细高雅。
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龙江集北的生滚水蛇粥异军突起、成行成市,龙州路的水蛇粥一条街至今生意兴旺,灯火通明。
我们选的醉记是集北水蛇粥的元老店,老板说从前这一带水塘密布,现在变成工业区,蛇都是从越南进口的啦!
他为人开朗豪爽,见我拿着相机,还抓起一把蛇来吓我……我报以尖叫,逃出一丈远,镇定之后回来说:你让我拍拍厨房好不好?
以下是我在厨房的实拍图,可能会引起胆小者不适,请酌情划动页面:我们点了两斤蛇,老板就抓出四五条来,整蛇烫熟;
开锅捞起,拿粗线网兜当摩擦器,磨掉蛇鳞,就地斩首,血流汇成小溪;
褪去蛇皮,好像脱衣服一般……
去内脏的时候阿姨说:要眼疾手快,不能弄破蛇胆;
蛇中段裹粉,加蛋黄和胡椒粉拌匀;
扔进大油锅炸,阿姨显然是掌握火候的老手;
蛇头蛇尾、蛇皮蛇胆,加山楂、陈皮、姜丝、红枣和绍酒腌渍片刻,汇入白粥,生滚20分钟后上桌;
上桌:椒盐蛇碌,鲜嫩奇香;
米粥香浓软滑,还能捞出一串蛇杂,蛇蛋橙黄透亮,——只是我刚刚从厨房拍完照片,心情有点复杂,而十分钟之前还在杀蛇的大妈转身就慈爱地哄起了娃……
人间盛事 莫过早茶
试试在晨光中踏入龙的酒楼,气势磅礴的大堂供应细水长流的早茶,看到热气升腾的餐车游走在宴席中,人们怡然自如地享用早茶,便觉得这世间没有什么难事,饮茶先啊!
一旁的老人吃得安详,我们则像闯入游乐场的孩子,大肆玩闹,抢到:至尊虾饺皇、豉汁蒸风爪、八珍糯米鸡、一品金沙肠、芥菜鲮鱼球、状元及弟粥、脆皮伦教糕、家乡煎薄餐……
最后拿着敲满小图章的餐牌埋单,只要170块。
这是欢愉畅快的美食天堂,这是古风尚存的美妙人间。
查看全文发表: 午夜时分走进猪什店 猪心仍在跳 内脏尚温热……猪杂生滚粥谢谢!
引自: 一片吃心,全文请点击链接。(2017年早文)
吃完顺德的陈村粉和双皮奶、捻手小菜和大厨名菜,我们继续向羊城进发,途径佛山的小菜场,跑去买了跟甘蔗当餐后糖水,路过一间凉茶铺,想起在汕头喝凉茶的愉快经历,时辰还早,不如喝一杯消消食。
老板勤干友善,自诩医术高明,他说:你把舌头伸出来我看看,哟,你这是吃多了!我帮你配个鱼腥草吧…… 我被诊断为暴饮暴食、内火过旺,老板转头开始配置草药茶。
等水开的时候,我们聊起了吃,老板说:顺德鱼生啊,我们自己都不敢吃啦,水都污染了,鱼里有蛔虫!清远鸡?十年前就没咯,现在的鸡都是走味的……哦,你们专程来吃饭啊,千万不要进大酒楼,就要找那种晚上还亮着灯、门口停着车的茅草屋顶排挡!
是夜,我们来到了番禺,小镇四下里无光,唯有一家猪什店,发出幽幽的光,照亮自家店堂,也照亮宾客的奔驰宝马保时捷……
上世纪90年代,番禺遍布屠宰场,渐渐兴起吃猪杂的风潮,活猪在深夜11点宰杀,割下的新鲜猪杂只消半个钟头便运到附近的猪什店——所以,请确保你在午夜前的十分钟抵达,去早了兴许是昨天的猪杂,去晚了稀罕部位统统抢光……
我们光顾的这家所结对的屠宰场一天杀80头猪,能拿到300斤猪杂。
子夜时分,是猪什店的黄金时刻,从屠宰场拉来的新鲜猪杂依序整理,整盘冒着热气,猪心仍在跳,内脏尚温热……
肥肥的是猪肚,长条的是猪舌,光滑圆润如雨花石的是猪腰,又大又红涨肥的是猪肝,红白相间花骨朵似的是猪心,肠子集齐了三款:大肠、小肠和圆滚滚的输卵管,还是老板会说话,安慰我说这是母猪生小孩的肠子,铁板啫啫最好啦!
猪杂论斤卖,先拿去生滚粥,内脏削得薄薄的,用粥的热力滚至刚熟,粥水的清甜衬托猪杂的嫩香,整煲砂锅都是宝,我抱着不肯放。
猪什用店家的秘制酱料腌制,铁板煎到生烟上桌,待烟雾消散,方识得猪心润滑、猪肝粉嫩、猪腰韧爽,肠子爽脆……
我又溜去厨房,眼见大厨铁锅翻滚,十步之内上桌,米粉有镬气!
此地猪味正,所以随便叫盘猪油渣炒芥菜,要多好吃,有多好吃!
隔壁桌叫了沙姜焗猪脷,还有熟客拿姜丝酱油碟蘸猪天梯,我呆呆地望着,银河繁星照亮我,云儿才明白我,在这微凉的露天座,一头猪牺牲的真意。
凌晨一点半,我们飞驰在回广州的路上,睡眼朦胧间,我的耳边浮现凉茶铺老板的话:真正武艺高强的人都不露面,叫得出名字的那都是二流,一流高手都是不闻名的……
查看全文发表: 东海啊你总算开渔了 宁波啊可以去吃海鲜啦!
引自: 一片吃心,全文请点击收集来源链接。(2017年早文)
这阵子有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在食客间流传:东海开渔了,有得海鲜吃咯!其实按照业内的说法,八月头上只是“小开渔”,要到九月一号才算是正式的“大开渔”,但这并不妨碍憋了一个夏天的我们饥渴地奔赴宁波——毕竟,每个上海人心里都有一道宁波菜,每家宁波饭店里都住着一片海……
宁波菜有一个优良传统:餐厅喜欢把菜都摆在台面上,直接又明了,所见即所吃!
今天吃心推荐三家小店给你:
香 飞 阁 小 海 鲜
店里的菜单就一块写字板,我拍了张照发朋友圈,有人帮我算了一下,全部点一遍也就一千六百块钱。
看店的老爷爷待人和气,看我用单反拍照,就笑眯眯地地凑上来瞧,他说店里每天六点就从菜场进货,都是最新鲜的东海海鲜。
时间观念在这间小店显得尤为重要:
毛蛤,开水烫不到一分钟就上桌,贝壳里流淌血淋淋的汁液,混合肥硕的肉体一起嗦进嘴巴,残忍又美好。
白蟹,猛火蒸只需三分钟,“千万不能蒸过头哦,不然肉就化水咯”老爷爷强调,其实蟹膏已经稍许流出,在盘底形成一层薄薄的蛋白质羹,我没有浪费,统统刮掉。
带鱼,用本地人喜欢的美味鲜酱油蒸,顶多五分钟就出锅,鱼头尖尖的、眼睛小小的、鱼鳞银光闪闪发出慑人的蓝光,一口咬下去,肉嫩得像豆腐,连刺都是软的。
“你看,这才是正宗东海带鱼嘛,渤海黄海的带鱼哦,头大眼珠大,腥气,只能红烧!”老爷爷在一旁说。
红 灯 笼 龙 凤 饭 店
从街边小排档起家,这间家常菜馆已经开了快三十年,其间历经三次搬迁,终于做到了如今的大排场。
这里的海鲜更多,菜式更丰富,我们继续犯“东海选择困难症”——此病,夏季无毒无害,秋冬季节高发,人多聚集可相应减轻症状。
右下角混进一条“醉猪尾巴”
梅子鱼,嘴唇一抿,肉就化了,轻轻一咬,骨头粉碎。
咦?炒菜好像不太行:蛏子烧老了,油爆虾超咸,猪油渣豆腐羹,稠得像浆糊一样。
我一如往常在拍照,正好老板娘路过:哟,看你很喜欢拍照哦!
我说是啊,这豆腐羹不行啊。她看了一眼:嗯,你们来得太早了,这是小工烧的,大厨还没上班……
为了多吃几家,我们把当天晚饭拆成了两顿,没想到来早了。
老板娘果然老辣,马上端来两只醉毛蟹:尝尝,我们自己腌的,不好吃不要钱!
毛蟹分量扎足,打开盖子是一汪乌黑油亮的蟹膏,幽幽地发着光,尝过这滋味的人,此时应该已经把持不住——发育成熟的原始性腺味道配合浓郁复杂的酱料腌渍,叫人欲罢不能。
“除了酱油,我们还放了红花、蜜饯和玫瑰花,好多好多秘方呢!”老板娘骄傲地告诉我,宁波人自家请客吃饭都要来她这里外卖这份秘制冷菜。
她顺势带着我参观她的宝库——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冷柜,打开一看:醉虾菇、醉蟛蜞、咸蟹糊、醉江白虾……原来这些才是店里的精华啊, 宁波人的“压饭榔头” !
毫无疑问,我们早已把炒菜的不快忘掉,最后乖乖埋单了,毛蟹12块钱一个。
富 浩 饭 店
我觉得这个餐厅名字很吉利,有Full House的寓意,不过人家二十多年前就开了,老板起名字的时候应该没想那么多。
老板娘坐在收银台里招呼客人,我看来的都是熟客,有阿姨拎了条带鱼来直接送进厨房关照:帮忙蒸一下哦!
一位大叔在楼上包房请客,把橱窗里的海鲜都捋了一遍,老板娘笑眯眯:白蟹帮你挑最壮的!
哎,大鱼头也归了他。
这家我们来得晚,海鲜转眼就被熟客点走,不过几道家常菜的出品很见厨房功底了。鳝糊的勾芡真漂亮!鳝丝肥软,白胡椒香,韭菜豆芽之外还扔了一把嫩蚕豆。
宁波鳝糊跟苏帮菜里的响油鳝丝(点击可见)截然不同,宁波人烧得浑然一体,注重咸鲜,苏州人的做派则响亮清脆,吃口甜咪咪的。
茭白炒目鱼,爆炒做得清清爽爽,灶头到餐桌也就几步路的事情,隐隐有当年上海小桃园的风范。
店里的年糕特别嗲,又黏又糯还不粘牙,吃起来带着一股韧劲,我向老板娘打听这是什么来头?她骄傲地宣布:我们的年糕比慈城的还要好,是用稻花香大米做的叻!
不过你们不要学我,看到茄子新鲜就傻乎乎地点了茄子炒年糕,在宁波要吃毛蟹炒年糕、雪菜冬笋炒年糕呀!
我在宁波还吃了啥?红膏炝蟹,红白比例高达惊人的2:3。
香煎带鱼,脊梁骨薄薄的,煎出脆脆一层壳。
腐皮黄鱼卷,金黄可人,外酥里嫩。
韭菜炒淡菜,家常配搭,价廉物美。
烤菜,夏天用青菜,入冬用天菜芯,是我最爱的宁波开胃菜!
啊还有餐后甜品苔菜米馒头……
更多美食可以移步微博“吃心一片儿”。
发表: 赶在清明节前 一定要吃的店!
引自: 一片吃心,全文请点击收集来源链接。
赶在清明节前,自驾南通尝鲜,梅林春晓餐厅就开在长江边,坐拥一片春光明媚的滨江公园,我们到访的时候,恰逢早樱烂漫。
2021年起,长江十年禁捕,果然在饭店大门口就打出了“禁售江鲜”的标语。
如今的刀鱼都来自黄海,据说这家店是当地做刀鱼的头牌,三月底、四月初,海水温度二十度出头,是刀鱼最肥美的时候,我们到的前一天恰逢农历十五大潮汛,海流湍急使得鱼鳞破损,但仍挡不住银光逼人,如利刃出鞘。
二两多的大刀,清蒸只需四五分钟,务必用农家土猪油,肥润衬托鲜嫩。
好标致的刀鱼啊,鱼鳃一抹胭脂红,鱼头到背一拱,身姿秀挺。
吃的时候,拿筷子夹住鱼头,慢慢提高,轻轻抖动,鱼骨自然松脱,分毫不粘鱼肉,细刺根根分明。
传说清明前的刀鱼,有特别的青草香气,我觉得,它嫩若无物,自带仙气,只恨多刺,吃的时候,含一口刀鱼,舌头一抿,把肉从刺上推下来,几丝软刺,顶到舌尖,鲜美的鱼肉滑过喉咙,这就是所谓的“不是在肉里找刺,而是从刺里找肉。”
鱼头下的腹肉,暗藏一排尖锐的三角刺,刺进舌面会疼,卡进喉咙更险,务必用筷子夹走。
鱼的鼻头半透明,轻轻一吮,是微小的胶状物质,一个春之吻。
盘底的刀鱼汁,可舍不得呢,让厨房下一份手工面,粗扁又有韧性的面条,夹两三根到小碟子,淋上油润的刀鱼汁,鲜味再度释放,紧紧裹住面条,完满收尾且不浪费分毫。
又点了几道,尽是发春之物:
白条虾,生得娇嫩,出了上海,好做生呛,虾肉半凝,俘获人心。
当季一种春鱼,只有春天才有,长大了就是小黄鱼,眼下拿雪菜来蒸,还能掏出迷你的鱼肚和鱼子,鱼肉口感幼嫩,简直是黄鱼的婴儿。
南通的文蛤出名,趁着春天最肥的时候,跟春笋一起烩,鲜嫩兼有,特别喜欢店里用菜籽油,黄澄澄的喜人。
马兰头,这里能吃到野生的,香气与城里的不同,更香、更浓、更野。
黑豆腐,店里自己用黑豆、黑米、黑芝麻做的鸡蛋豆腐,啫啫一煲,趣味盎然。
午餐吃得人春心荡漾,这次来南通,想好了定定心心度周末,就住在隔壁滨江洲际,懒得动车了,索性再来晚餐,再战一轮河豚。
在店里听说一则趣闻:往年中国的养殖虎豚都出口到日本,今年因为疫情,出不去了,返销国内,所以今年国内的虎豚是量大质优价廉。
这儿能吃到的是养殖的暗纹河豚,拿来红烧,白子壮硕,白子即精巢,这雄性生殖器与鱼身简直不成比例……
意外发现波尔多跟红烧菜也搭。
西施乳豆腐煲,性感嫩滑,一口入魂。
红头虾,春天独有,壳软肉肥,特别容易掉头,拌上酱油白胡椒,跟中午的白条虾相映成趣。
梅童鱼,嫩如春天的细雨,眼下是最好的时候,等不起两三个礼拜。
春天的香椿,凉拌豆腐,香气袭人。
春天的菜薹,含苞欲放,充满春机,我在上海吃到的,大概小手指那么粗,已经蛮好,广东的增城迟菜心,生得粗壮,讲究空心,这里的呢,杆子纤细,叶片幼嫩,花芯繁盛,不像菜,倒像花,猪油渣一炒,是碧绿的春意。
最后酒多,不知不觉又吃光一盘桂花糖年糕,甜糯留心头……
春江水暖,莺飞草长,春天的鱼正鲜,春天的菜正嫩,这稍纵即逝的季节之味,愿你能抓住。
查看全文发表: 为了吃到淮扬菜本来的样子 我们去它的老家走了一遭
引自: 一片吃心,全文请点击链接。(2016年早文)
淮扬菜,风雅在扬州,淳朴在淮安,为了吃到淮扬菜本来的样子,我们一路从扬州吃到了淮安。
高速两旁的油菜花开得金灿灿的,只要不跟乱变道的司机动气,一路特别美。
第一餐选在百年老字号文楼,大堂混合着闷闷的烟酒炒菜味道。
我们问有可乐吗?老板说:我们没有,你们自己到隔壁超市去买吧!
然后超市老板说:我们要六月半以后才开冰箱呢!
文楼汤包,据说是周总理最爱的包子,淮安是总理的老家啊!
汤包特别美,皮肤细洁,身材匀致。
馅心包含了蟹黄、肉皮、鸡丁、肉块、虾米、竹笋、黄酒,先加温成液体,再冷却凝固,纳入包内,蒸出来就是一包汤了。
钦工肉圆,钦工是淮安下面的一个镇,肉圆曾经是清代的贡品,所以又名“清贡肉圆”,但是这里只卖28块,基本就是面粉团了,可以放弃。
文楼涨蛋,是本店的名菜,蛋蛋真的是膨胀开来的!
这里面的关键是蛋蛋里加肥膘,文火慢煎,使蛋涨发,再晃锅大翻,吃起来满嘴都是油香和蛋香,我们猜这个在以前是穷人家给小孩补油水的菜,现在有点吃不动了。
过了端午就是吃黄鳝的好时节。
大烧马鞍桥,用大蒜和五花肉衬新鲜黄鳝,粗暴有力,厨师还特地摆出了有头有尾的黄鳝,横截面能看出清晰的肉肉纹路,鳝鱼皮还微微黏嘴。
同理,炒长鱼,也很好。
这里要特别赞一下春天的韭菜,绿得神清气爽,嫩得掐得出水,韭菜烧百叶,只要十块钱,吃得人快要发春了。
开洋蒲菜,蒲菜是只在江北一带才有的水生植物,看起来像阔一点的水芹,其实纤维特别嫩,吃在嘴里有一股湖水荡漾的感觉,就是开洋咸死了。
我后来在路边看到本地人在拣菜,他们说:这个菜场里卖8-10块一斤,跟肉一起烧,特别好吃,天妃宫的蒲菜可以卖到1000块一斤呢!
听说我们是上海来的,阿姨还说:你们可以买一点带回去啊,上海没有吧……慢走慢走呵呵!(感觉本地人特别客气)
我回来查了一下,蒲菜“其形似茭,其味似笋,遍植湖中”,主要产自山东大明湖和淮安勺湖,济南有一道名菜叫“奶汤蒲菜”。
同行懂经的朋友说:本地人还习惯早饭吃猪头,我们中午去已经卖光了,只在卤味店找到了待卤的猪头。
饭后消化去吴承恩故居,门口挂满了六小龄童的照片……我还是喜欢这家小店。
此行下午入住淮安万达嘉华,感受一下国内五星,果然是很有中国特色的酒店,大堂大得可以打篮球了,装饰却丝毫不美。
房间格局总感觉似曾相识,这片区域像香格里拉,那个角落像喜来登,据说万达的老板自己最喜欢的是半岛……
房间空调不制冷,跟本地超市步调一致。
常备儒家礼记,搞得像圣经一样.
扉页写“在我们东方温情遍布的酒店里,每间客房都摆放着散发千年墨香的《礼记》……令您商海驰骋之余,更显高雅风范、卓尔不群。”
晚餐选在了“古典园林景、纯正淮扬菜”的淮安宾馆,这家出身正统,是淮扬菜名店,传说能做108道菜式的“长鱼宴”。
园林跟扬州迎宾馆是没法比,大堂造得像高铁站。
此处有售本地土特产看着很丰富:钦工肉圆炖蒲菜、河下老卤大头菜、平桥豆腐、淮安茶馓,买回去就是一桌菜了。
翻菜单,发现本地人下馆子翻来覆去就这几个招牌菜嘛,中午吃的再滚一轮!
平桥豆腐,是淮安名菜,内脂豆腐切块做羹,关键是里面要有鲫鱼脑吊鲜,香菜增香,起锅时淋了一层明油,看似不冒热气,其实很烫,勺起气起。
我隐隐觉得它是上海人常吃的荠菜豆腐羹的出处。(比较一下文楼的平桥豆腐。)
软兜,蒜头下得好狠!
过了江北,炒菜里几乎都放大蒜了,六月也是蒜头最好的季节。
顺河卜页,阿姨用本地话念起来清脆带响:BoYe!要看英文才晓得,就是豆腐皮啊。
本地善治豆制品,随手点了一道凉拌豆腐皮也很好吃!
开胃菜里最亲切是茶馓,有没有勾起你的童年记忆?
小时候苏北商贩走街串巷叫卖,塑料袋套着油滋滋的麻油馓子,一爿在手,一根根掰着吃,香喷喷、脆噗噗……
自带酒水,绍兴冬酿黄酒搭配淮安名菜。
主食叫了淮饺,感觉是鉴于馄饨和饺子之间,肉馅儿里有韭黄,汤里满是酱油猪油胡椒粉!
据说淮饺的最高境界是“隔皮可眏字,点火即燃”。
照例,餐后散步,消化消化。
古运河畔,清江胜景,表浦烟波,襟吴带楚。
淮安是旧时漕运枢纽,南船北马舍舟登陆。
宵夜,朋友去买烟,问本地人哪家小龙虾好?答:太明!遂往。
太明龙虾是荷乡金湖的名店,分店众多,这家的收银机旁放了个龙虾造型的貔貅,很厉害的样子。
这里的龙虾绝不便宜的,98块一份,可惜都是青壳龙虾,壳薄肉空,时候未到。
龙虾是现炒的,我看炒龙虾的厨师穿着**鸡精的广告衫,他们倒也不瞒着。
男人们喝啤酒,我大概一个人吃了两斤……
淮安之行最终在淮之味面馆迎来完美收官。
看到这价目表,我们一群人就High了!
长鱼、肚丝、腰花、肥肠、拆骨、猪肝、口条、猪耳……
拼出来的面,浇头给得实足,我感觉每种浇头都扔了一点。
长鱼就是这么柔软新鲜。
特色酸菜鱼面,自家特制的酸菜,配合孜然胡椒草果丁香和葱蒜香菜,吃得我酣畅淋漓——比我在成都、贵州吃到的酸菜都过瘾!
未曾料想淮安逛吃之旅就在这碗酸菜鱼面的高潮中结束……
查看全文1. 在领地内更为自由的发表内容;
2. 对领地内的内容可以更为自由的评论;
3. 特别头像标记。
请输入你的自我介绍。我们期待你:
1. 是所申请地区的常住居民;
2. 对推介和分享该地区的特色文化有高度热情;
3. 具有一定的文字和摄影功底和经验;
4. 端庄的头像和简要精确的个人简介。
注:
1. 如果发现你所在的地方未被被列出,也可在此说明,我们核实后会添加;
2. 根据各地的活跃用户数量不同,系统将对认证土著的数量进行限制;
3. 系统会定期淘汰不能及时、合理应对用户需求的土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