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
是否已有相关问题 关闭
发表: 太白鸭

相传始于唐朝,与诗人李白相关。诗仙李白年少随女搬家锦州隆昌,曲至25岁才离川。在四川远20年生活中,他很爱吃本地名菜“焖蒸鸭子”。天宝元年,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宠爱,入京供奉翰林。他以年轻时食过的焖蒸鸭子为原本,用百年陈酿花雕、枸杞子、三七等蒸肥鸭献给玄宗,皇帝很是高兴,将此菜定名为“太白鸭”,太白鸭”便由此历代相传,成为四川的一款名菜。
发表: 蛋烘糕

提到四川,很多人想到的一定是火锅,而能想到蛋烘糕的一定是四川人了,因为这是川蜀人除了火锅串串之外最深切的乡愁。
小铜锅在蜂窝煤炉子上烘热,倒上一勺蛋面糊,在锅里铺成薄薄的圆饼。贴锅底的一面酥脆,朝上的一面呈现出蜂窝小孔,口感松嫩。然后往里夹馅料,荤素甜咸酸辣总有十几种料可选。这是以前大多数四川人的独家记忆。
查看全文发表: 肥肠粉
肥肠粉是成都特色的小吃,走在街上,随处可见不同档次的肥肠粉店,成都人喜欢吃肥肠粉,麻辣鲜爽,色红味美,配上特色的拌肥肠既可作为小吃品味,也可权作特色一餐。
成都的三家老字号肥肠粉,不能错过尝一尝。
【白家高记肥肠粉】
总店位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附近的白家镇,很多本地人或是游客会直接拐进来这里一尝正宗风味。
白家高记肥肠粉店起源于清光绪年间,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,经过几代人的精心经营,声名远播,四方食客纷至杳来。
楼高三层,一楼散客二三楼桌席,菜品以肥肠为主。老字号,陈设就稍微旧了点,价格也不是十分便宜。
肥肠粉分量非常大,汤鲜味美,肥肠做得肥肠地道,洗得很干净,没什么杂味。
【甘记肥肠粉】
甘记可谓在小吃迷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,特别是肥肠粉迷,原因除了它十年如一日的味道,更因为它是甘家一代代传下来的手艺。
甘记做肥肠粉的原则是样样东西都要自己做,粉条、汤底、肥肠。粉条,要做到不软不硬不绵,就要把水和红苕粉的比例调好。
汤底是加入了几十根棒子骨熬制,不断加新鲜骨头,越熬越香浓。加上自制红油辣椒,吃起来麻辣鲜香,衬得起“肥肠粉中的大哥大”这个名号。
【复兴肥肠粉】
说起复兴肥肠粉,大家都会想起1987年在青石桥它的全盛时期,不仅每天不到9点就大排场龙,而且店里位置也不够,大家都只是蹲在路边吃,大汗淋漓,热气腾腾,嘴里还不是自言自语“巴适”。但2010年的时候因为房租贵,他们不得不搬迁到学道街。
这里的肥肠粉跟甘记一样,都是没有分店,手艺还是同一个师傅做的,水准还能跟当年相提并论,依然“麻辣劲道”“肠肥肉多”“干净入味”。
发表: 麻婆豆腐
麻婆豆腐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中的名品。
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(1862年),在成都万福桥边,有一家原名“陈兴盛饭铺”的店面。店主陈春富(陈森富)早殁,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,女老板面上微麻,人称"陈麻婆"。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,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脚、打尖。光顾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。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,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,不同凡响,深得人们喜爱,她创制的烧豆腐,则被称为“陈麻婆豆腐”,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“陈麻婆豆腐店”为名。